校园,应该是最阳光、最安全的地方,然而近年来,涉及到中小学生的欺凌事件时有发生。2022年春季学期,江苏省教育厅在全省部署开展防范校园欺凌专项行动,目前已进入全面整治阶段。在南京,女检察官唐顗正在通过法治教育云课堂“一唐课”,为学生和家长讲解学生欺凌的相关知识,她还专门录制了防欺凌微课,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。
唐顗,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助理,长期从事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,现任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梅园校区法治副校长,是江苏省检察机关第三届未成年人检察标兵、江苏省检察机关优秀法治巡讲员,在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开展的以“防治校园欺凌”为主题的“开学第一课”,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微博转发。近期开设法治教育云课堂“一唐课”,让青少年随时随地接受法治教育。
哪些行为属于学生欺凌?
学生欺凌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校园欺凌。唐顗说,作为法治副校长,她在中小学开展防范校园欺凌宣讲的时候,差不多每所学校都有孩子跟她说:“我们班没有人打架,没有校园欺凌。”其实,这是对学生欺凌的一个很常见的误区。打架斗殴,只是学生欺凌的冰山一角。
根据新修订的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,学生欺凌,是指:发生在学生之间,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、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、侮辱,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、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。
所以,学生欺凌可不仅仅是拳打脚踢,可以用五个字来归纳学生欺凌的类型:
一是打,受到殴打、被别人用肢体暴力恶意攻击。
二是骂,被恶意取笑、嘲弄、侮辱、讥讽、贬低。
三是毁,被故意损坏书本、衣服等个人物品或财物。
四是传,在网上被恶意传播谣言、诋毁、人身攻击。
五是吓,被恐吓、威胁、逼迫,被故意无视、被联合起来排挤。
学生欺凌的危害有哪些?
唐顗曾经办过这样一起案件,一名女生在初中时遭遇校园欺凌,经医院诊断为抑郁症。因为这段经历,她误以为,软弱会被欺负,只有结交坏孩子才能自保。后来,这位欺凌的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,将一名无辜的未成年人殴打致伤。这样的案件并非个例,有统计,青少年犯罪中,55%曾经有过欺凌或被欺凌的经历。
当然,并不是所有的学生欺凌都会导致犯罪,学生欺凌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。
首先,是成绩上受影响,日常生活在暴力的黑影之下,会导致孩子认知功能受损,比如记忆力下降、注意力不集中等,学业成绩一般都会大幅度地下降,乃至一些孩子因为遭受比较严重的伤害,迫不得已逃课,转学,甚至辍学;
其次,是生理上的症状,比如无缘无故的头疼、胃疼、失眠、做噩梦等等;
最后,会发生心理上的变化,孩子会由乐观变得悲观和敏感,患得患失,严重的还可能引发自闭症或者抑郁症。
对于欺凌者,他们较为冲动且情绪化,具有较差的自我控制能力,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激怒。经常欺凌同学会导致他们在群体中受到排斥,长此恶性循环容易形成反社会人格和攻击性人格。成长道路上有更高的风险参与暴力事件甚至违法犯罪行为。
如何防范学生欺凌?
唐顗建议,对于学生,应做到“三不”,即:
不做受害者
不做欺凌者
不做附和者和冷眼旁观者
同学们上学时不要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,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。前往偏僻场所尽量结伴同行。和同学要友好相处,宽容、理性、平和地解决矛盾,不采用过激方式。不幸遭遇校园欺凌时,在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,勇敢地说不,寻找机会逃到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。
对于欺凌者来说,要学会善待同学,所有人都是平等的,每个人都无权侵犯他人的尊严。通过欺凌他人取乐无法让你得到真正的友谊,一不小心还会落入犯罪的深渊。
如果你是旁观者,不要在旁煽风点火,拒绝成为校园欺凌的帮凶;要在确保自己人身安全的情况下,向被欺凌者及时伸出援助之手,向老师、警察求助。
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并且任期最长的老师,防范校园欺凌,广大家长要做到以下四点:
一是“榜样无敌”,身教重于言教,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,日常相处中通过非暴力方式多和孩子沟通;
二是“培养爱好”,要培养一些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,避免让孩子收看大量暴力内容的电视、电影,玩一些暴力的游戏等等;
三是“亲子融洽”,要多陪伴关注孩子,当与孩子讨论时,要适时鼓励,让他知道可以信任你,随时可以得到你的帮助;
四是“家校联络”,家长要与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,确认学校是否对校园欺凌的行为有所处置或处置是否得当,必要时可以和学校共同矫治。
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在今后的防欺凌系列微课中,将针对不同类型、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欺凌问题,邀请专家为您答疑解惑。
(来源:江苏教育频道/王莉莉 赵英雷 史海宁 编辑/李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