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新闻
放大镜
观影《第二十条》,听听检察官们怎么说!(一)
2024-03-15 16:38:00  来源: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检察院

  写在前面

  “法,不能向不法让步”“我们办的不是案子,是别人的人生”“法律的权威来自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”……

  这些热搜“金句”出自于电影《第二十条》,作为国内首部聚焦“正当防卫”议题的法治题材影片,引发了社会公众广泛关注。

  当检察干警观影后,从影片观众到现实“主角”,他们又有哪些感想、哪些思考呢……

  01、徐发强第六检察部

  影片《第二十条》展现了检察官韩明的内心成长,从不敢适用正当防卫条款,所谓“正确”做事,到依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过程。

  韩明一直做“正确”的事,比如:按照惯例办理了公交司机张贵生的案件;要求儿子被打时不要还手。韩明深知“追求公平正义要付出代价”:儿子见义勇为面临被立案;同事吕玲玲被停职受处分。最后,在公开听证会上,韩明甘冒全家准备回到小县城的风险,依据“沉睡”条款,宣布王永强正当防卫。为什么韩明一反常态,是什么事触碰了他的底线?韩明说,见了张贵生未成年的女儿,想到:“我们究竟是把怎样的一个世界交到他们手里?”,这就是韩明的底线!

  是呀,我们究竟要把怎样的一个世界交到我们下一代的手里?这个问题很深刻,甚至是超越了法律范畴的问题。我们欣喜地看到,2月22日《第二十条》在澳大利亚上映,2月23日在美国、加拿大、英国、爱尔兰上映。

  02、唐顗第四检察部

  被同学打了能还手吗?看见同学被打了是否应当伸出援手?就像高中生韩雨辰一样,他在学校制止校园欺凌的行为让他面临被拘留的处境,“爸,我真的错了吗?”是韩雨辰对公平正义的期待。如果法律成为阻碍好人出手的枷锁,那韩雨辰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是否还敢见义勇为?作为一名未检人,我被检察官韩明喊出的那句:“我们该将一个怎样的世界交到他们手里”深深震撼了。电影中绝望的郝秀萍冲上天台,她为了保全孩子选择跳楼,那一刻她来不及想象她的女儿会独自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。

  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,糅合了天理、国法、人情。我们在办案中如果习惯站在事后全能视角,往往会忽略当事人潜藏于内心的真实想法。只有以“如我在诉”的态度,感受老百姓的朴素情感与认知,才能办好人民群众身边的每一个“小案”,才能给孩子们撑起一片法治艳阳天。

  03、毛端磊第二检察部

  “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,但是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”。从电影中我看到了法律、正义和责任等多重主题的交织和碰撞。我深深感觉到检察工作不是孤立无援的战斗,而是有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;检察工作不是机械法律思维,而是鲜活的司法实践,事关他人的人生和命运;检察工作不是冷冰冰的案件处理,而是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。

  作为一名年轻的检察干警,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担当和使命,在日常办案过程中,要时刻怀揣着公平正义信念,将人民群众利益立于心间,统筹法理情的统一,确保案件处理有法有据、于理应当,彰显司法温度,体现人文关怀,高质效的办理好每一起案件。

  04、牛志东第六检察部

  作为一名政法干警,我看到的是影片《第二十条》中层层展现出的法律实践的复杂与艰难,以及检察干警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。检察人员面对复杂案件,不仅要克服取证困难、认定不易等诸多因素,还要在情与法之间做出艰难抉择。《第二十条》的故事让检察干警对效率和效果有了更深刻的觉悟,让普通观众对法律和法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,电影在法、理、情上,引发出了政法干警的集体共鸣。

  观看这部影片后,我脑海中更加清晰了检察干警的责任和使命,也更加明白了法律的重要性。我相信,在千千万万政法干警的努力下,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加公平正义。让第二十条不再“沉睡”,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,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!

  05、张西楠第一检察部

  “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,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。”电影《第二十条》里的聋哑人受害者郝秀萍发不出声,只能拿命发声,她用生命呐喊绝望与不公,让人惊觉现实的残酷与悲哀,也让每个法律工作者陷入沉思。“我们办的不是案子,而是别人的人生。”

  法律不是万能的,它不能满足每个人心中的公平正义,但是法律条文以及法的适用应当体现法治精神。“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?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。”“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,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。”作为司法工作者,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与业务能力,也要把握好司法的力度与温度,做个有良知的法律人,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。

  编辑:吴瑶